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关于举办7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暨第一期学术大家讲坛的通知

【来源:关于举办7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暨第一期学术大家讲坛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4-05-20 】

学校各有关单位、附属医院:

时逢我校75周年华诞,为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拓宽教师学术视野,促进科研交流与合作,由科技处主办,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第一期学术大家讲坛将于521日召开。具体安排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24521日(星期13:30

二、会议内容

报告题目新时代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主讲人:王璐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会议地点

致远楼三楼第三会议室

四、会议要求

请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到场,会议期间将手机设置为振动或静音状态。

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主讲人简介

王璐,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海南医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人事党群办公室主任。2021-2023年任海南热带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中组部博士团成员,2020年挂职海南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21-2022年挂职海南省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荣誉称号:202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海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海南医学院从教30年“辛勤园丁奖”等荣誉称号,所在赴琼博士团获得“海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曾获北京市科委集体一等奖和吉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社会兼职:中华预防医学会性病皮肤病分会副主委,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副主委,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常委,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标准化与评价分会理事,疾控机构现场流行病学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家级师资;OneHealthBulletin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委,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委,多家国内外杂志审稿专家等。

教学科研:长期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与科研、疾病监测与健康教育等工作。曾承担过数十项国家级和各类国际合作、横向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全国艾滋病/丙肝网络直报、哨点监测、全国艾滋病/丙肝疫情估计与预测、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制定并完善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策略与管理办法;承担全国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等。自2001年始,连续20年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预防医学、科研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自2004年始,连续17年承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教学及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CFETP)等培训工作,主要讲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研设计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等课程。目前在海南医学院作为课程负责人承担一门研究生课程《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编《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案例汇编》,参编《流行病学》大参考书等专著5部;已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目前在读博士生2名。

疾病预防与控制:开创性工作主要有:一是艾滋病/丙肝监测系统建立、整合与运维,疫情估计方法研究与探索等。除外决策层面上的框架设计、方案制定、现场调查、报告撰写等,还有每年覆盖千余人的基层实训授课和近百份各种疫情分析报告;二是建立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舆情监测系统;推广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展高效艾滋病防控试点并成功推广等;三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和基层技术支持。作为国家级专家多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解决疑难技术问题等。海南挂职三年,对疾控能力提升和海南新冠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在2020年1-4月疫情初起期间的主要贡献有:率先提出“依法防治”的概念,请公安介入流行病学调查;率先提出“混检策略”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提交给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率先在海南应用电子问卷进行入户调查,大大提升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和依从性;率先完成“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复学的防控策略并作为省政府文件正式下发。



科技处

202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