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获得5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来源:我校获得5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 发布日期:2024-01-05 】

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3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选结果,我校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023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获奖成果公示名单


序号

成果编号

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等次

1

S0101

Agonistic analog of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promotes neurofunctional recovery and neural regener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周明生

一等奖

2

L1202

3D打印数字骨科技术在髋关节形态学和骨盆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蔡振存

二等奖

3

S0103

Assessing the quality consistency of Rong'e Yishen oral liquid by five-wavelength maximization profilings and electrochemical fingerprints comb ned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analyses

李 想

三等奖

4

S0110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processing in improving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and bioactivit of licorice flavonoids from licorice residues

骆中华

三等奖

5

S0105

β-淀粉样肽(Aβ1-42)偶联磁性纳米粒子分离纯化鸡蛋清中糖蛋白的研究

陈 晴

三等奖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是面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作出较大科学发现、能够开拓和引领学科发展、推动科学前沿取得突破的学术成果,旨在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本次评选共有来自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数百个项目参评,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293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73项。


周明生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 MR409 明显地降低缺血脑梗塞组小鼠的死亡率,减轻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并改善神经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示 GHRH 激动剂有可能成为促进神经元再生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一类新型药物,为缺血性脑梗塞治疗带来根本性变革。本研究已申请国家新药发明专利一项。


附属中心医院蔡振存主任医师的研究成果阐述了3D打印数字骨科技术在髋关节形态学和骨盆骨折中的应用研究,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弥补传统治疗的不足,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精确度和临床效果,为骨盆骨折的术前诊断、术前规划设计、内置物及钢板的定制、术中导航定位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树人国际学院李想副教授的研究以中药制剂蓉蛾益肾口服液(REYS)为例,建立了五波长最大化指纹图谱和电化学指纹图谱,结合HCA、PCA等方法,以系统指纹定量法为核心评价策略,从整体评估样品质量一致性,实现了首次从定性定量角度对REYS实现质量一致性评价,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和技术导向。


树人国际学院骆中华副教授的研究成果以甘草废渣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功超声波辅助下,不同温度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LFs)在HPD-100树脂上的吸附、解吸过程,证明了LFs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推测其潜在机制可能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有关。


药学院陈晴副教授的研究成果以Aβ1-42@MNP为吸附剂,建立了一种去除高丰度卵清蛋白以及分离和鉴定蛋清中糖蛋白的新方法,阐明了Aβ1-42@MNP复合物对糖蛋白的优异吸附性能,并显示出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揭示阿尔兹海默症(AD)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及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候选生物标志物和潜在药物靶标。


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争取更多成果获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